合肥经开区连续四年进入全国前十强
1月3日,商务部公布2023年度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评结果,合肥经开区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7位,继续位列中西部首位,连续四年进入全国前十强,交出了一份不易且不平凡的答卷。
近年来,合肥经开区围绕“全力打造世界级產业集群、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园区”奋斗目标,推动经济发展提速增效,跑出了高质量发展加速度,產业能级迈向新高度。合肥经开区在各种不利因素下,抢抓机遇,沿着高质量发展航道稳健前行。
合肥经开区始终坚持產业為使命,统筹推进新兴產业壮大、传统產业升级、未来產业培育,着力构建以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為骨干的“3+6”现代產业体系。近五年,规上工业產值净增近2000亿元、年均增长16%,固定资產投资突破800亿元、年均增长19%,工业投资年均增长22%。其中,新能源汽车產业全链条布局,已集聚蔚来汽车、大眾安徽、江淮汽车等3家整车企业和100多家零部件企业,形成包括汽车底盘、动力系统、车身、内外饰件、电器电子设备等门类齐全的汽车產业链配套体系。2024年整车產量预计增长50%,產值增长45%。集成电路產业集聚各类企业118家,集设计、制造、封测、装备及材料於一体的完整產业链拓宽升级,预计全年產值增长97%。生物医药產业集聚各类企业100多家。大健康研究院6个公共研发子平台投用,累计服务76家院内外单位,布局科研与转化项目262个,全球引进33个高层次团队(PI)、孵化引进科技型企业37家。六大传统优势產业加快转型升级。累计建成全球灯塔工厂4个,省级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53个,国家级绿色工厂9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企业9家。
2024年1-11月,合肥经开区高新技术產业增加值佔比达83%。这是该区坚定不移推进科技创新和產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科技创新势能加快向发展动能转化的真实写照。近年来,该区科技成果加速转化,打造两湖科创圈,建成24个科技园区,仅2024年就孵化科技成果转化企业超100家,同比增长118%。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速提升,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推动从“制造中心”向“研发设计中心”跃升。近五年,合肥经开区共推进企业新建成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近百家、规上企业R&D经费投入年均增长28%。此外,基金丛林加速发力,健全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全区已组建国有参控股基金36支,累计投资项目275个、投资额354亿元。
合肥经开区还注重以產业链集聚人才链,创新人才加速集聚。2024年,全区新增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约2000人,新增参保大学生约7万人。
合肥经开区打造功能齐备的高能级开放平台,新桥机场(口岸)、空港B保、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经开综保区、派河国际综合物流园、自贸试验区六大开放平台竞相齐发。值得一提的是,合肥经开综合保税区首次进入全国前7,派河国际综合物流园建成运行,派河港2000吨级码头实现通江达海。作為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核心区块,合肥经开区累计有32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省推广,1项被认定為全国首创。2024年1-11月,合肥经开区实现进出口总额超200亿美元、增长16.5%,佔全省18.4%、全市42.2%,近五年年均增长12.5%。(荣黎明 李长龙)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