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阳镇:兴产业、强生态、促和谐扮靓和美乡村“新颜值”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天全县认真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全县乡村面貌显着提升。
近年来,始阳镇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川藏经济协作试验区陆港新城”总目标,紧紧围绕“建片拓链”兴产业、“夯实基底”强生态、“精细治理”促和谐三个重点用心用力,不断打造起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始阳样板。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优势、集约发展”理念,打造富有始阳特色的农业产业,不断厚植“兴旺始阳”底色。
综合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对种养殖业全过程、全要素进行统一管理,积极争引涉农资金1500余万元,建起罗代百亩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带、“徐家——凤翔”2个百亩小果基地和“九十——苏家”千亩高山生态茶园、培育5个生猪肉牛养殖示范社,农业集约化发展帮助农户人均增收超1000元。
围绕辖区内茶叶、笋用竹、莲藕产业转型加工,整合中省项目资金、乡村振兴衔接资金600余万元,引入“恒源茶叶”“兄弟茶厂”等天全本土企业5家,对接四川农业大学等院校提供技术支持,建起千万级智慧茶厂1座、笋用竹加工坊4个,解决群众就近务工200余人次,同时特色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综合利润同比提高10%。
持续加大特色农产品“三品一标”申报力度,形成“二郎山古道竹酒”“九石步”“徐家农臻”等特色品牌,同时充分发挥乡村致富带头人作用,在九十村、罗代村打造2个电商基地,举办直播活动20余场次,2023年集体经济产品销售收入超100万元,推动九十、罗代成功创建集体经济“百万村”,村集体“造血功能”持续增强。
高质量推动“一心一街一道一带一路”城建规划落地,采取“24小时服务”工作法促使盐店大桥、丹凤山大桥、外环线、始新路、始多路、中心广场等多个路网设施建成使用,推动川藏铁路安置小区文昌华府完成分房入住,场镇功能不断完善、新城气象日新月异。
广泛动员党员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划分卫生责任区19个,落实固定保洁65人、党群志愿者200余人,持续清除卫生死角。运用“两书一函”“黄牌警告整改、红牌停业整顿”、通报曝光等方式整治占道经营、流动摊点无证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等秩序乱象,整体提升重要干道沿线风貌。
乘势“318”旅游热,布局打造起东部多功——切山——凤翔以根雕主题民宿、鱼旅研学、亲子体验等为主的休闲度假小镇和西部九十——苏家以茶园观光体验、高山悬崖民宿为主的万亩茶旅基地,同时深化“旅游节”经济,举办“采茶节”“李子节”等11次,完成“渔你同鲟”水族馆的开馆运营。全镇年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两山”转化在始阳得到充分探索。
科学设置“红细胞”网格134个,整合便民代办、法律援助、交通治安、防火减灾等多战线力量融入“红细胞”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长+1名党建指导员+N名党群志愿者,靠前建设集法务、代办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站19个,用心打造“15分钟服务圈”,切实解决低保、养老托幼等群众身边的要事难事400余件,服务群众超1万人次。
聚焦征拆安置、污染防治等矛盾突出领域抽调骨干成立调解专班,综合采取“党委带头+支部承接+党员参与”模式化解矛盾,深化现场联席协调机制,积极邀请群众代表、辖区企业、社会组织等开展“七点半议事”“书记来敲门”等活动,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过渡安置费等问题20余个,涉及金额超5000万元,2023年信访率同比下降30%。
用好全镇1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积极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动员群众参与“凤凰杯”篮球赛、文化“大篷车”等志愿活动20次,使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充实。发挥好“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作用,大力推广“积分”治理,扎实推进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移风易俗,不断塑造文明和谐好乡风。
下一步,始阳镇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千万工程”经验,积极探索科技赋能农业发展和乡村治理创新模式,不断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切实以“奋进之姿”谱写好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