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随想回旋曲网友是如何评论的!
据新华社消息,美国财政部网站于近期发布的最新数据表明,美国联邦政府的债务规模突破35万亿美元。在2023年时,美国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达到121%。国债与GDP的比率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偿还债务的能力。按照美国彼得·彼得森基金会的测算结果,若把35万亿美元的国债平摊到美国民众身上,那么每人负债将近10.4万美元。
美国财政部于7月底发布消息称,截至7月底,美国联邦政府的债务规模已经达到35.001万亿美元,这一规模已然突破35万亿美元这一重要关口,其占美国GDP的比例超过了120%。伴随着这一天文数字规模的,是美债扩张速度的持续加快。在2017年9月的时候,美债规模突破了20万亿美元;经过四年零五个月,到了2022年2月,美债规模又突破了30万亿美元;而仅仅过了两年零五个月,联邦政府债务规模就冲破了35万亿美元。今年6月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报告指出:“美国高额的财政赤字与债务正在给本国以及全球经济带来日益严重的风险,美国政府迫切需要解决长期存在的财政赤字问题。”
近日,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发布了一份报告。该报告表明,在2024财年,也就是从2023年10月1日开始到2024年9月30日结束这段时间内,美国联邦政府的预算赤字达到了1.8万亿美元。这一数字和上一财年相比,增加了1390亿美元。报告还指出,在2024财年里,教育领域的支出增加幅度是最大的。而公共债务净利息支出的增加幅度也不容忽视,其较上一财年增加了2400亿美元,总额达到了9500亿美元。如此巨额的赤字,让原本就债务高筑的美国,面临的情况更加严峻,可谓是“雪上加霜”。
近年来,美国未偿还的总债务一路飙升,这是因为其预算赤字一直处于历史高位,同时这也使得利息成本负担不断加重。美国预算赤字背后存在多方面原因,社会保障与医疗保险支出在稳步增长,应对新冠疫情有大规模支出,2017年还进行了全面税改,这些都是导致赤字的因素。另外,美联储持续加息,这一情况致使政府要偿还债务就得支付更多利息。布鲁金斯学会汉密尔顿项目主任Wendy Edelberg表示:“利息成本越高,这些问题在政治上就越敏感。”并且她还补充说道,这样一来,政治家们就越有可能意识到,通过借款为支出优先事项提供资金并非毫无代价。
美国媒体报道称,美国财政支出的主要部分包括国防支出、社会保障与医疗保险支出,还有拜登政府推行一系列产业补贴的支出。这些主要支出的大部分,不是直接流入大资本家的腰包,就是被他们从中获利。并且,更严重的情况是联邦债务利息已经超出了美国国防预算和老年医疗保险计划支出的总和。从这一情况能看出,拜登政府执政这几年所呈现出的所谓经济繁荣,其实是联邦政府大规模举债,靠砸钱营造出来的。此外,美国为维持全球霸权而投入的军费支出,同样是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
美国财政部所公布的数据表明,在2024年8月时,美国国债的前三大海外债主,即日本、中国和英国,其持有量出现了分化情况:中国减持美债,而日本和英国则增持美债。根据美国财政部2024年8月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日本于8月增持了135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其持仓规模达到11292亿美元,仍然是美国的第一大债主。中国在8月减持了19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持仓量降至7746亿美元,这是自今年6月二次加仓之后连续第二个月减持。作为美国国债海外的第二大债主,自2022年4月开始,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持仓量一直低于1万亿美元,并且总体上呈现减持的趋势。
中美两国间的竞争范畴已然从贸易领域延伸至金融领域。这一所谓的“金融冷战”,虽不见硝烟弥漫、炮火轰鸣之景,却也足以令人心生畏惧。美国妄图凭借美元霸权,持续稳固自身于全球经济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中国却在积极致力于推动国际金融体系变革,构建更为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这一博弈的最终结果将会对未来的全球局势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
鉴于美国施加的金融压力,中国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应对各类挑战,稳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促使更多的国家和地区采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等事务,从而降低对美元的依赖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持有的美债总量虽不及日本,但在连续数月减持之后,我国依旧是世界第二大美债持有国。美方因我国8月环比减持美债数额就对我国实施“报复”之举,实在是荒谬至极。国与国之间的各类交往活动本就是基于自身利益,为何美方的盟友能够减持美债,而我国却不行,甚至我国一旦减持,还要被美方怀疑减持动机。与美国接壤、各项政策亦紧密追随美国的加拿大,在8月也抛售了美债,抛售数额达123亿美元。
中美作为两个大国,在诸多领域都存在着摩擦,从贸易领域到科技领域,从海上事务到岛屿相关事务皆是如此。而这些摩擦的背后,实则是两国对全球秩序话语权的争夺。这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较量”,其内涵远非表面上的关税调整、制裁措施那么简单,本质上是对未来全球领导权的角逐。
中国在应对这一局面时,行事风格一贯稳健。我们不会急于求成,而是着眼于长远发展,确保每一个发展步骤都坚实有力。相比之下,美国似乎显得比较急躁。而中国呢,依旧按照自己的节奏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事务,有着明确的规划和方向。美国采用“霸凌”手段,短期内或许会给中国带来一些麻烦。但从长远角度看,这些威胁与制裁反而会促使中国进行自我提升与自我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