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算一个脱贫户的家庭收支账(不掉队赶上来)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底线年多的接续帮扶下,脱贫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改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4年快于全国农村居民平均水平,脱贫地区与其他地区发展差距、脱贫人口与全国农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通过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的一个个“账本”,仔细算算“收支明细”,呈现老乡在乡村全面振兴道路上“不掉队、赶上来”的生动故事。
杨生梅小时候生活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马湾村。这里地处西海固地区,山大沟深、水资源匮乏,曾被联合国定义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以前我们靠天吃饭,日子很艰难。”杨生梅回忆道。
2018年,在生态移民政策的支持下,她随乡亲们一起,搬迁至石嘴山市惠农区燕子墩乡海燕村,2020年实现脱贫。
近年来,杨生梅外出务过工,也在当地开过车、揽过活。2023年,村里建起千亩现代设施农业园区,她开始到园区上班,凭着手巧心细,很快就成了熟练工。
“以前打工到处跑,现在在家门口上班,按月发工资,生活稳当多了。去年5月工资又涨了,现在每月能拿4500块钱。”杨生梅说,自己还当上了就业带头人,张罗村民一起加入。现在,丈夫马守成也不再打零工,开始在园区工作了。
说起这农业园区,海燕村驻村第一书记陈鹏门儿清:“为了盘活土地资源,2023年我们引进企业,发展设施农业。现在,我们有49座现代日光温室,里面的辣椒长得美得很。一年产两茬,每棚一茬可以产上万斤。”他介绍,未来几年,村里还计划建200多个温室大棚。
“供不应求呢!”陈鹏底气十足,“园区和盒马鲜生、永辉超市这些大型商超合作,产品能卖到广东、四川。咱这盐碱地种的菜,自带‘富硒’标签,消费者抢着买。”
“现在家里没啥大开销。帮扶单位时不时到家里问‘还有什么困难不’。”杨生梅细数,“稳定就业给奖励2000元;种粮有补贴450元;养羊有产业补贴1万元;两个老人养老金一年5000多元;两个孩子上学,教育补贴一年8000元;还有生态补偿金、土地流转费……我们一家6口人,七七八八算下来,去年全家总收入大概12万元。”
“可以看到村里脱贫户的日子越来越好。给你说几个数——14848、17111、19327。”陈鹏解释,“这是我们村脱贫户在2022年、2023年和2024年的人均收入,年年都在往上涨。”
海燕村地处3县区交界,周边工厂多,就业机会多。“村里还通了直达厂区的班车,村民上班也方便。”陈鹏说。
2018年,杨生梅刚搬来时,这里还是一片“风吹石头跑”的盐碱荒滩,连棵草都难见着。“现在好多了!收入涨了,生活环境也变美了,买菜、看病都方便。”杨生梅感慨。
陈鹏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后,村里就一门心思改善环境、完善设施。“这几年,大量投入用在人居环境整治,村庄裸露土地基本有了绿化作物。村里大面积种枸杞芽菜,栽耐盐碱苗木,哪棵树苗没活,马上补栽新的。”
除了千亩设施农业园区,村里还有两个生产袜子和编织袋的扶贫车间。“5年前,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如今账上有200多万元。这些年,村上引企业办车间,大家忙得不亦乐乎。”陈鹏说。
谈及发展村集体经济,陈鹏介绍,接下来,海燕村将继续扩大特色种养产业规模,鼓励群众参与园区菌菇种植、肉羊养殖,开发绿色生菜、西芹等产业,健全联农带农机制,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人民网北京7月30日电 (记者欧阳易佳)水利部和中国气象局7月30日18时联合发布红色山洪灾害气象预警:预计,7月30日20时至7月31日20时,浙江西北部、安徽东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大(橙色预警),其中,安徽东南部局地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很大(红色预警),预警区域涉及的县(市、区)见下表。其他地区也可能因局地短历时强降水引发山洪灾害,请各地注意做好实时监测、防汛预警和转移避险等防范工作。…
人民网北京7月30日电 (记者王绍绍)7月30日,《国家信息化发展报告(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在京召开。《报告》系统总结我国信息化发展成就,分析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阐明下一步重点任务,为推进我国信息化发展凝聚理念共识、提供指引参考。…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