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天誓日(zhǐ tiān shì rì)真相是什么?
因为语言障碍,第一次去村民家走访时,被大家误认为是骗子;缺乏在乡村生活的经验,迟迟打不开工作局面;跳出“舒适圈”,在不熟悉的领域跨部门协调资源......对于毛坦厂镇东石笋村驻村工作队队员燕翔来说,过去这一年,是自己与东石笋村共同成长的一年。鸡鸣时看山头日出,犬吠时进村入户,在克服语言关、迷茫关和创业关这“三大难关”后,他才真正融入到东石笋村。
语言关是燕翔面临的第一道难关。“我生于长江之滨,听惯了芜湖方言,初来乍到时,对这里的方言实在难以理解。”燕翔回忆道,因为听不懂当地的方言,入户走访时,着实有些犯难,常常是自己和村民各说各的,以致有村民误以为村里来了骗子。“有一次,和村民们一起栽茶苗时,有位大姐还提起了我第一次去她家时的印象,以为我是‘撇子’(骗子)。”说罢,燕翔笑出了声。
好在语言关并不难过。当时,驻村第一书记孟剑光就是六安市本地人,在对方言的理解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去年整个7月和8月,燕翔坐在孟书记的电动车后座上,从村头到村尾,只要看见大门敞开或门口晒着衣服的房子便去敲门,以唠家常的方式了解村民家中人口情况、收入来源、经济状况,一来二去,和村民熟络了起来,也逐渐听懂了这里的方言。“现在再有村民给我们倒上茶水,我们也会说‘穗穗你(谢谢你)’啦”!
过了语言关,迷茫关成了燕翔驻村工作的新“拦路虎”。东石笋村作为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村,任务重、项目多,其中很多工作都直接涉及群众利益,在对村情未作深入了解的情况下,他不便深度参与。所以,在驻村最初的两周里,燕翔迟迟找不到开展工作的方向,茫然不知所措。
“不知道做什么,那就从手边的事开始做吧”。“摸着石头过河”的燕翔将视线锁定在日常对接的一件件小事中,从此,头顶着烈日,做防溺水宣传的队伍里有他;割草、捡垃圾、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的队伍里有他;暴雨的夜晚,防汛值班的队伍里也有他......仅仅一个夏天,他的肤色黑了,但与村干部、群众的心也近了,对村情的了解也愈加深入。一起割草的大姐用自家闲置房间开了农家乐,想学习做抖音,进行宣传;一起捡垃圾的大哥说,想要系统学习红茶加工技术......只言片语间,燕翔的工作方向越来越清晰。
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指导下,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对精品示范村创建任务、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向和村民生产生活需求进行系统分析,并在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支持下,谋划出以“人才帮扶”为核心的工作方案。一年来,大家会同村“两委”,建成技能培训和研学活动基地,与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共建“茶叶博士科研工作站”,引入“真”专家,培育“土”专家。组织开展各类培训6期,培训150余人次。为拓展红茶产品,组织红茶加工培训两期。目前,共8名茶农掌握红茶加工工艺,可独立完成红茶加工。在今年5月举办的第十七届安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东石笋村的红茶广受赞许。
为把驻村工作做得更扎实,快速响应村集体和村民们的各类需求,工作之余,燕翔不断学习新政策、新业务,在不熟悉的领域跨部门协调资源。这也让他迎来了第三关——创业关。
去年7月,村里向驻村工作队表达想要通过各类平台宣传、推广本村茶叶。在了解到省消保委正在组织“第四届安徽特色伴手礼评选”活动后,燕翔第一时间联系省市消保委,并在金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支持下,在报名截止最后一刻交上报名材料,最终获得入围奖。今年,为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大家多方协调各类资源、申请资金,邀请多家单位和个人为东石笋村创作村歌和制作MV。经过长达半年的努力,音乐制作现已经完成,MV制作正在进行中。“接下来,我们将以村歌为媒,进一步擦亮东石笋村‘茶文旅’融合发展名片。”燕翔信心满满地说。
采访结束时,阳光洒在燕翔每天必走的小路上,这条路他还将继续走下去,走在让东石笋村的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道路上。
过去这一年,燕翔奔赴乡村振兴一线,投身基层火热实践,用汗水滋润脚下的热土,用青春坚守一线岗位,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和艰苦环境毫不退缩,办成了一件件让群众认可的好事实事。
驻村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期待燕翔在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继续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深厚的为民情怀,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本领、创造新成绩,以担当诠释初心,用实干践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