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成为工程造价信息资讯类第一门户!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浙江工程造价信息网-一级造价师,二级造价师,报考条件,考试科目,培训,注册-浙江造价信息网

热门关键词: 

  2024年过去一半有余,有着“水茅”之称的农夫山泉经历了多番考验:舆论风波、重启纯净水、打价格战、溴酸盐事件,一件接一件地吸引着公众的目光。

  资本市场的反应更加强烈,自2月底以来,伴随着上述事件发生,农夫山泉的股价有如坐上过山车一般起起伏伏。

  随着香港消委会致歉,农夫山泉股价短暂拉升,但截至7月19日收盘价为33.75港元/股,较上一交易日下跌4.53%。

  7月15日,香港消委会在最新的《选择》月刊中,测试了30款瓶装水样本,其中包含了怡宝、冰露、百岁山、农夫山泉等,在消毒剂残余及副产品测试中,发现百岁山及农夫山泉的溴酸盐含量达欧盟上限。

  香港消委会声称,摄取大量溴酸盐,可引致恶心、腹痛、呕吐及腹泻,严重情况甚至会影响肾脏及神经系统。

  香港消委会,是中国香港的法定机构之一,其职责是保障中国香港消费者的权益。该机构旗下《选择》月刊,会定期刊登产品测试、服务调查及研究报告。

  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农夫山泉方面回应称,香港消委会所发表的文章有三大错误:适用标准错误、标准判断错误、明显主观误导。

  农夫山泉认为,即使采用欧盟标准,被检测样本(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也应该按照饮用水安全标准(溴酸盐含量不得超过10微克/L),而非香港消委会所说的天然矿泉水标准(溴酸盐含量不得超过3微克/L)。

  其次,任何标准只有:“合格”或“不合格”,香港消委会使用“达到上限”的字样,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

  7月18日,香港消委会就瓶装水测评发布澄清公告提到,全部30款测试样本的化学安全及微生物测试结果理想,没发现有害物质超出相关准则值,均可安心饮用。

  并称,与农夫山泉的代表会面和作深入交流后,了解到有关产品既不是天然矿泉水,也不是纯净水,而是饮用天然水,而该公司采用的标准为内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GB19298-2014)。

  「界面新闻·创业最前线」查阅公司官网对该产品的介绍,其中写道:“选取天然的优质水源,仅对原水做必要的处理,水中含有钾、钠、钙、镁、偏硅酸等人体所需矿物元素。”

  而在官网中“水健康知识”一栏中则提到了饮用水的四种分类,分别是天然水、天然矿泉水、饮用纯净水和其他饮用水。

  其中,农夫山泉官网将“天然水”定义为源自于水井、山泉、水库、湖泊、地下泉水或高山冰川等,而“天然矿泉水”为地下深处自然涌出或经钻井采集,含有特定含量的矿物质或微量元素的水。

  据了解,农夫山泉的十二个水源地分别来自于浙江千岛湖、广东万绿湖、湖北丹江口、新疆天山玛纳斯、四川峨眉山、陕西太白山、吉林长白山、贵州武陵山、黑龙江大兴安岭、河北雾灵山、福建武夷山和广西大明山。

  从农夫山泉官网给出的定义中不难看到,这些水源地产出的水更符合天然水。值得探讨的是,“地下泉水”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水”,二者的差别在哪里?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曾表示,天然水的水源来自地表,如山泉、水库、地下水等,经过自然过滤和矿化作用,含有一定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相比于纯净水,天然水更符合人体所需的矿物质成分。然而,相比于矿泉水,天然水的矿物质含量可能较低。

  尽管香港消委会发布了澄清说明,但在营销专家路胜贞看来,溴酸盐风波虽算不上负面,但农夫山泉的口碑不断下行,一连串的舆论事件打破了农夫山泉此前“完美无缺”的品牌形象。

  “溴酸盐风波最大的破坏作用是让消费者开始怀疑,也不自觉地用放大镜去观察农夫山泉的一切。”路胜贞对「界面新闻·创业最前线、重启纯净水

  面对农夫山泉“针尖对麦芒”式的进攻,怡宝默默改了包装纸——将原来的绿颜色改为透明,仅留下一个怡宝绿色logo。

  2023年,农夫山泉公司实现收入426.67亿元,同比增长28.4%;归母净利润120.79亿元,同比增长42.2%。

  “从生产角度来看,纯净水对水源没有要求,只要安全即可,地下水、江水或湖水皆可。而矿泉水对水源地有要求,且需要采矿证和取水证,经费高达上千万。光这一块,矿泉水的成本已远高出纯净水许多。”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对「界面新闻·创业最前线」说。

  在电商平台上,怡宝纯净水降价至每瓶约1.4元;景田12瓶560ml的纯净水价格为11.61元,每瓶约为0.96元。

  就在7月9日盘后,农夫山泉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养生堂计划自7月9日起的约6个月内,在公开市场以其自有资金收购增持公司H股股份,预计总金额不超过20亿港元。

  不难看到,资本市场的变化对于基本面的表现敏感而迅速,不到一年的时间,农夫山泉股价经历多次起伏,均能从基本面上找到端倪。

  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农夫山泉后续表现又将如何?遭受重重打击之后,股价何时能稳健回升?曾被誉为“水茅”的包装水巨头,能否恢复往日荣光尚待观察。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