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太湖:凝聚民意民智绘就文明创建新图景
近年来,太湖县坚持在文明创建工作中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以凝聚民意民智为核心,以解决急难愁盼为目标,在车辆规范停放、占道经营整治、供水管网改造等民生领域精准发力,推动文明创建从“政府主导”向“全民参与”转变,从“集中整治”向“长效治理”升级,让城市更有温度、治理更有精度、生活更有质感。
“花园路这段路太窄了,旁边就是天成一品小区,人流量本来就大,现在道路两旁人行通道车辆乱停乱放,严重影响行人安全,太危险了!”在县人大代表走访选民活动中,天成一品小区居民的一番话,道出了周边群众对道路安全的担忧。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这一问题迅速被县人大代表李加生提到“智慧人大”平台,交给县城市管理局办理。
花园路位于县城核心居住区,周边分布着天成一品、天景华庭等多个住宅小区,且临近实验中学,日均人流量、车流量极大。然而,由于该路段为支路,路面宽度有限,加之周边停车位供需矛盾突出,部分市民规范停车意识薄弱,人行道被机动车、非机动车随意占用的现象屡见不鲜。乱停乱放不仅影响通行效率,更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接到代表建议后,县城市管理局等职能部门迅速响应,第一时间深入花园路现场调研,通过实地测量、走访群众、调取监控等方式,全面掌握车辆乱停乱放的成因、规律及影响范围。调研发现,除了停车位不足这一客观因素外,部分市民对“人行道禁停”规定不了解、文明停车意识欠缺是主要原因,而此前的管理存在“宣传不到位、执法不持续”等问题,导致乱停乱放现象反复出现。针对调研结果,职能部门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打出了一套“宣传引导+严格执法”的组合拳。在宣传引导方面,工作人员创新方式方法,让文明停车理念深入人心。在花园路周边小区、学校、商铺发放宣传资料、通过语音广播等多渠道进行普法宣传,引导市民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和城市管理规定,提升市民规范停车的意识。在做好日常宣传管理的同时,结合工作实际,开展车辆违停专项整治行动,对违停非机动车现场拖移,对违停机动车实施贴单处罚。
据统计,自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花园路周边共开展集中宣传活动16次,张贴违停温馨提示60余份,拖移违停非机动车51辆,查处机动车违停行为6起,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得到明显改善,人行道通行效率提升60%以上,群众出行安全感显着增强。这一变化的背后,是人大代表的“为民发声”,是职能部门的“迅速行动”,更是“民意民智”转化为治理效能的生动实践。
城市环境是文明创建的“脸面”,也是群众幸福感的“晴雨表”。在徐桥镇新街路,曾一度因占道经营、乱搭乱建、乱停乱放“反弹”问题,让这条承载着居民日常生活的街道变得“脏乱差”,成为文明创建的“绊脚石”。“以前新街路多干净整洁啊,最近又不行了,路边摊把路占了一半,违建的棚子也越搭越多,看着就闹心。”徐桥社区居民的抱怨,传到了徐桥社区代表联络站的人大代表耳中。
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徐桥社区代表联络站迅速组织代表开展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全面摸清新街路“反弹”现象的症结。经调研发现,新街作为徐桥镇的商业集中区,商户众多、人流密集,部分商户为追求经济效益,擅自占用公共空间摆摊经营;个别居民为图方便,私搭乱建棚屋存放杂物;加之此前整治后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导致“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恶性循环。“问题找不准,整治就抓不住要害;机制不健全,成果就保不住长久。”徐桥社区代表联络站站长章新望表示,“必须打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理模式,构建‘代表牵头、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综合治理体系,让新街重新焕发新风采。”
一场由徐桥社区代表联络站主导的新街文明创建综合治理行动就此展开。徐桥社区联络站首先组织人大代表与执法大队、城建规划分局、市场监管、派出所、交警中队、法庭等相关职能部门召开联席会议,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确保整治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实效。在专项整治阶段,代表们与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组成联合执法队,对新街路开展综合治理。针对占道经营问题,执法人员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逐户向商户宣传城市管理规定,引导其入室经营;对拒不配合的“钉子户”,依法依规进行清理取缔。针对乱搭乱建问题,代表们带头上门做居民思想工作,讲解违建的安全隐患和法律后果,争取群众理解支持,职能部门则依法对12处违法搭建进行拆除,恢复道路原貌。针对乱停乱放问题,执法队在路段增设禁停标识、施划停车泊位,对违停车辆进行劝导和处罚,同步协调周边停车场扩容,缓解停车压力。
背街小巷是城市的“毛细血管”,承载着群众的日常生活,也折射着城市的文明底色。近年来,群众对背街小巷整治的呼声和期盼日益迫切。太湖县人大将城市背街小巷整治情况纳入年度监督议题,开展专项调研工作。调研组先后深入老城区河街、晋熙街,实地踏勘18条小巷、区间路,召开座谈会,收集基层代表、群众意见建议,全面了解该县城市背街小巷整治工作基本情况、存在问题。经过为期一周的深入调研,调研组向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反馈具体问题8个。
太湖县政府积极回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分析,逐条进行落实。截至目前,全县改造背街小巷14条,增设停车位102个、路灯110盏,新改建排水管网6公里,改造人行道铺装2.2万平方米;累计开展背街小巷整治行动10次,规范违规出店经营、乱堆乱放行为150余起,规范违规停放非机动车300余辆,规范乱晾乱晒170余起;并组织相关部门积极探索共建共治共管新模式、新机制,凝聚监管合力,着力在绿化、设施、环境卫生等方面下功夫,严格按照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后的管理要求,加强管护力度、巩固改造成效,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保持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效果。
下一步,太湖县人大将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为务实的作风,努力让“民意”变“满意”,以“民声”定“民生”,擦亮城市发展的文明底色,全力以赴助力城市焕新颜。(余佳佳)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